文学版块人气重要?
科学引文索引的机制,说白了就是谁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多,谁就被认为是权威,论文就是好论文。这个思路移植到网上就是谁的网页被链接次数多,那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高,人气旺。在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,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。这就引出了搜索引擎优化的第二定律:人气质量定律。根据这一定律,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网站排名,并不完全依赖于词频统计,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。
96年底,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位研究生也想到了同样的解决方法,他们后来创立了一个叫Google的搜索引擎,Google的网站上至今仍然说他们的这项技术是Patent-pending (专利申请中) ,不知道美国专利局是不是还会再批这样的专利。Anyway, 超链分析的方法98年以后逐渐被各大搜索引擎所接受,由于链接是网站推广内容的一个根本特性,这时候的搜索引擎才开始真正利用网络时代的检索技术。
Twins在《下一站...天后》中唱的那样:“人气就是肥皂泡”。何必那样在意呢?而且既然你选择了做文学版块,就应该知道:真正做文学的,大都要能够耐得住寂寞。网上的喧嚣和浮躁是不适合沉下心静静去品味作品的,认真看完一个帖然后认真地回一个帖容易,但是始终如一地认真看帖、回帖就难了。不少人不是称BBS上的文学为厕所文学或垃圾文学吗?也许这和网上的浮躁大气候有关。
但是我们不能自甘堕落与卑微!既然选择在网上做文学版快就要做出个样来,当然这个“样”不是以人气作为最终衡量标准的。
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西祠,其实自我感觉西祠未必是最适合文学爱好者发帖的地方!西祠的闻名得宜于大量新闻从业人员驻扎于此,并通过网上BBS的阵地,利用新闻圈里众多从业人员敏锐的触角、活跃的、发散型的思维和广阔的视角加上关注社会民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来“温柔地抚摸”与“另类地炮轰”。木子美不是从博客到西祠,再进一步走入大众和平面传媒视野的吗?
在西祠,你也可以看到,除了大多数中文BBS人气较旺的帖图类版块之外,情感两性这些软性的和新闻传媒、军事评论这类硬性的版快人气都很旺,而且西祠新近开辟的西祠聚焦也都显示出时评的热点态势!左手立正不也看到了,胡同口聚焦的那些帖子:从李成延(又:李丞涓)到马加爵都是平面媒体同时关注的媒体炒作对象。
千万不要奢望新闻圈里能够出现高擎文化大旗的旗手,有的也不过是凤毛麟角,还有的是扯虎皮做大旗。不是有人称记者为文化痞子嘛,一个遍地痞子的BBS,真正的文化人的声音只能算是微弱的非主流!况且这里还有那么多的伪文化人!所以还是放下架子,拿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勇气来吧!帖且快乐着好了!
网络文学作品以其节奏明快、口语化和兴奋点高、密度大为显著特点深得受众喜爱!作为散文版块也远不像诗歌那般脱离生活,但是相比时评和聚焦类文章,依旧显出对民生关注的缺失,说实话,我对《梧桐花瓣雨》的关注始于它要关版这个事件,以往少有关注,所以我不提它的帖子,怕有以偏概全之嫌。
但是通过对其他版块散文类帖子的观察,我感觉网络散文类帖子的确有和民生和社会距离不够近的缺憾。文学有他本身的社会属性,它最终还是要为社会服务的。文学场内也并不排斥个体化写作等诸多形式的风格流派,尤其在网络上更是海纳百川的。但网上也不排斥批评的声音:我觉得诗歌之所以走向衰落,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脱离生活与受众,曲高和寡、极度自恋般地自说自话,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始于个体的一点,却没能凝结到社会这个平面上来,而是天马行空地发散开来。但是散文,尤其是随笔文章在民间的流行正说明文章要言之有物,空洞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文学市场正趋向狭窄。
网上有几类文学风格是必然要有的:如风花雪月、婉约缠绵、浪漫惟美、堆砌华丽辞藻的小女人网文,还有恢弘大气、天马行空、跋扈飞扬、书生意气、构思奇巧旁征博引的文字,以及一些类文学功底颇深的网友写的书评、影评、乐评、球评,或风趣幽默、诙谐搞笑或旁征博引、观点新锐,其涉及面可能从个人到社会甚至到整个民族!这些网文都是颇有风格,也自有其人气。所以,依托这些写手和拥趸,文学类版块将不会走向穷途末路!只要更关注一下周围的人和事件,把硬邦邦的制度问题用一种文学的方式来提出来(譬如模仿《纪念刘和珍君》的《纪念马加爵君》)不是可以写的不错吗?再比如《中国文学论坛》这块版,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人气一度骤降,可它不是一直都坚持着嘛。我觉得这就是文学的力量,是网聚的力量!(有些时候难免有拉帮结伙、熟人互捧之嫌,但只要能够不排斥、不拒绝另类声音,有同好者共创家园又有什么不好呢?)
西祠再浮躁也不至于将传统文学这个分类的版快给打掉!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,虎毒还不食子呐,何况是辛辛苦苦、点灯熬油打造出来的版块。当然网上有这样、那样的失意者。但为文学版块鼓与呼没有停止,为珍惜完美不愿意苟活也看似合情合理。传统在潮流前必然要甘为人梯,这一点你要首先接受。网络文学在社会面前的角色不要自恋为阳春白雪,你既然不是传达主流声音的工具,那么做个悠闲且有善良、正义感的下里巴人又何妨?
如果把文学版块比做盛开的野百合,那么我相信:野百合也有春天!
下文引自榕树下:http://article.rongshuxia.com/viewart.rs?aid=3190100&off=0
一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不同
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大不同是载体的不同,传播方式的不同。网络文学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传播载体,缩短文学从“生产”到“消费”的流程。传统文学的生产消费过程是:作者创作——出版者编辑审核——读者阅读。网络文学则省去了中的环节,因此,网络文学的流通速度更加快捷,“潜在流通面”更广。传统文学的受众体受到出版的限制,所以在流通速度和宽度上无法与网络文学相比。
二 网络文学的影响
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,带来了文学的大众化。
首先,使得作家平民化,更多人参与写文学创作当中,从而扩大了文学的影响。任何人只想会打字,除了文盲,都可以成为“作家”。大批文学爱好者可以轻易进入作家的领域,最起码是网络写手,大大增加了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数。
其次,使得读者平民化,多层化。因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,使得读者更加容易接触到文学,缩短了文学与大众的距离,增加了文学与大众的接触机会。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,网络文学无疑为读者增加了一条新的阅读渠道,拓宽文学作品的受众面,扩大了文学的影响。
同时,网络文学成为了传统文学的新工厂。主要表现在:大批准作家借助网络文学,进行创作练习;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传统文学领域(即出版)。
然而,网络文学也带来了相关的问题。
网络文学带来的文学大众化,随之而来的是文学的庸俗化。无可置疑,由于创作门槛的降低(甚至没有创作门槛),创作人数的剧增,阿猫阿狗都可以写作发表,网络文学垃圾随处可见。那么,文学的整体水平必然下降,使得网络文学“庸俗化”。
同时,网络文学无差别化。网络文学作品,稂莠不齐,使得读者无所适从,只能盲目选择,一些有害的作品也流入网络,污染网络空气,毒害社会。
三 网络文学兴起的原因
网络文学兴起先后有两股动力:
第一次是网络写作的无偿性。由于网络写作的无偿性,也就是说没有稿费,网站发表文章就不需要“编辑审核”,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进入“消费市场”(对于普通网络写手来说,有人读就是消费)。因为网络文学的发表没有什么障碍,那么,原先在传统文学领域受挫的文学创作者,就有了一个发泄的平台。许多网络写手在传统文学领域“失了宠”、“失过宠”,蔡智桓也说当年在网上发表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是因为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发表。与此同时,一些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和准作家们,平时写出来的作品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发表出来,让别人看。
第二次是网络写作出现了“有偿性”的可能。简单地说,是由于出版的推动。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的出版风行,给了许多网络写手一个很大的鼓舞,原先从事网络写作的人,更加卖力,原先没有从事网络写作的人(其中也有优秀的传统作家)也纷纷投入网络写作;与此同时,出版了的“优秀网络文学”,又使得大批传统文学领域的读者更加关注网络文学。尤其是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对于网络文学的影响最为长远深刻。这样一来,网络写手增加了,网络文学读者也增加了,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,相互促进,网络文学如日中天。
四 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
由于网络文学的庸俗化和无差别化带来的许多问题,网络文学又回归到传统文学的层面,即增加了中间环节,重新出现了网络编辑。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两个问题:一是提高了稿件的质量,分出稿件等级(例如“编辑推荐”);二是净化了网络文学空气。然而却也因此改变了网络文学的自由性质,与网络文学的无偿性不对称。但是,网络写手没有因此而放弃写作,反是引入了的“竞争机制”促使他们提高写作水平。同时,大型文学网站因为提高了稿件质量,从有更旺盛的人气,网络写作高手因为这里有市场,争相来这里投稿,发表门槛又有了提高的空间,从而形成了:“高质量——高人气——高投稿——高质量”的良性循环;而小型网站则由于投稿数量少,稿件质量低,只能取消编辑这一环节(至少发表门槛极低),来维持网站的人气,然而也因此而降低了人气,形成:“低质量——低人气——低投稿——低质量”的恶性循环。从而出现“两极分化”,富的会越富,穷的会越穷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今年,面对这个浮躁的年代,杰伦再引歌喉,高唱“回家吧,回到最初的美好”,这美好的童真无疑将成为对这个臃肿社会的最有力的回击!
|